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| 终结耐药结核,精准检测先行
2025-03-24 阅读数:107
世界防治结核病日
World Tuberculosis Day
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“世界防治结核病日”,今年我国的疾病日宣传主题是“全面行动、全力投入、全民参与、终结结核”。是对注入希望、加快步伐、强化责任的大胆呼吁。强调以创新技术和全民参与为核心,加速实现“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”的全球目标。
作为中国精准医学检测领域的先行企业,华银康集团始终以科技赋能公共卫生事业。值此全国耐药结核病宣传日之际,我们聚焦耐药结核病的筛查与防控,以革新性检测方案助力打破传播链,为“无结核病未来”贡献专业力量。
耐药结核病:
全球防控的“顽固壁垒”
尽管全球结核病防治已取得显著进展,但耐药结核病(DR-TB)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。根据WHO《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》显示:
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例约1040万例,其中耐药结核病占比4.1%(约42.6万例),较前十年上升15%;耐药结核病治疗成功率仅58%,治疗周期长达18个月以上,患者经济负担是普通结核病的20倍;中国每年新发耐药结核病例约7万例,但诊断率不足40%,农村和流动人口群体漏诊率居高不下。
耐药结核病的蔓延,不仅威胁个体生命,更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。其防控难点在于:
诊断滞后: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(痰培养需2-8周)、灵敏度低(涂片法漏检率超50%);
耐药性难识别:约30%患者在治疗前已对一线药物耐药,但常规检测无法快速锁定耐药基因;
传播隐匿:耐药结核病菌可通过飞沫传播,无症状感染者占比高达20%。
关键结论:终结结核病的关键在于“早筛早诊、精准干预”,而突破性检测技术是破局的核心。
科技破局:
华银康结核病检测方案助力精准防控
响应WHO“加速行动”的号召,华银康集团依托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推出“耐药结核病精准筛查解决方案”,覆盖从初筛、确诊到耐药分析的全流程需求,为临床提供“一站式”决策支持。
采用超多重PCR+NGS技术,对临床常见的分枝杆菌及与分枝杆菌临床症状相似/共感染的病原体进行靶向扩增富集,再进行高通量测序,实现分枝杆菌广谱精准鉴定;同时检测十多种抗结核一二线药物和抗非结核药物的耐药基因,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参考。
Mtseq-结核感染检测:48种分枝杆菌+14种抗结核一二线药物和5种抗非结核药物的耐药基因。
靶向病原分枝杆菌检测(DNA+耐药基因):48种分枝杆菌+110种其他病原体+14种抗结核一二线药物和5种抗非结核药物的耐药基因。
项目优势
灵敏特异性高:正向富集病原核酸,降低人源干扰,灵敏度高、特异度好;
广谱精准诊断:聚焦临床需求,覆盖临床最常见的几十种分枝杆菌;
耐药基因检测:检测具有临床意义的结核一二线药物耐药基因,提供用药指导;
报告极致交付:无需培养,24小时内出具报告。
全民行动:
终结结核病,从一次检测开始
早期精准诊断是终结传播链的核心环节。靶向病原检测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、快速出结果的优势,正成为结核筛查的重要工具。华银康提倡以下五类人群应优先进行靶向检测:
1、肺结核密切接触者
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、工作或长期接触的人群,感染风险较常人高5-10倍。这类人群中有20%-30%可能发展为潜伏感染,其中5%-10%会在2年内发病。靶向检测可提前发现痰涂片阴性但已存在病原体复制的情况,将筛查窗口期提前至症状出现前。
2、免疫缺陷疾病患者
包括HIV感染者、糖尿病、终末期肾病、肿瘤放化疗患者等,其结核病发病率是健康人群的20倍。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死亡率高达40%,而糖尿病患者并发结核病的治疗失败率增加3倍。靶向检测可突破传统痰检限制,在免疫应答微弱时仍能准确检出病原体。
3、特殊职业暴露群体
医务人员、实验室人员、监狱管教工作者等职业群体,因长期接触患者或高密度人群,感染风险较普通人群高3-5倍。研究显示,三甲医院呼吸科医护人员的结核感染率可达8.7%。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靶向检测,构筑职业防护屏障。
4、非典型症状患者
儿童结核病患者中60%无典型咳嗽症状,肺外结核(如结核性脑膜炎、骨结核)占比达15%-20%。传统检测对儿童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不足30%,而靶向技术可将确诊率提升至65%以上。对于持续发热2周、淋巴结肿大等疑似症状者,建议直接采用分子检测。
5、耐药结核高风险人群
既往治疗失败、复治患者及耐药结核接触者中,耐多药结核(MDR-TB)发生率可达17%-48%。靶向检测可同步检测14种抗结核一二线药物和5种抗非结核药物的耐药基因,2小时内完成传统方法需2-3个月的确诊流程,使耐药患者的治疗时间窗前移85%。
终结结核病需要精准锁定高危人群,建议医疗机构建立风险分层机制,对上述五类人群实施"症状前筛查"策略。通过靶向检测技术将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%以上,可使结核传播风险降低60%,为2035年实现"无结核病社会"提供关键技术支持。